In partnership with
共築地球美好未來
Forerunners of Hope
專欄
用影像為海洋發聲
以科學改變世界
共築地球美好未來
成就未來的努力
發掘極地寶藏
拯救峽谷珍寶
從地下了解未知
生命復甦法
危機轉化生機
川流不息的生命
藍色海洋之美
共築地球美好未來
For a Better Future
近一世紀以來,勞力士一直支持探險先鋒,而隨著世事變動,探險亦從最初純粹的探索發現,逐漸轉變為保護地球的方式。為此,品牌於 2019 年推出「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Perpetual Planet Initiative),與不同的傑出人士及組織攜手合作,運用科學了解當今環境挑戰並制定解決方案,竭力衝破人類界限。
Photo Credit
©Rolex/Diego Bresani
勞力士 2002 年雄才偉略大獎得主——法國生物聲學家米歇爾.安德烈(Michel André),發明了水底裝置可以辨認鯨魚的聲音,並提醒附近的船隻避免與鯨魚碰撞。
Photo Credit
©Rolex/Diego Bresani
而勞力士「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 (Perpetual Planet Initiative)合作夥伴兼國家地理探險家史提夫.博伊斯(Steve Boyes)則率領「非洲大脊樑」(Great Spine of Africa)考察隊,致力於深入了解並保護非洲的重要水道。
Photo Credit
©The Wilderness Project/Jesse Manuel
2013年,安德烈來到馬米拉瓦,對那裡繁茂的雨林景觀、卓越的保育成效以及保護區與社區合作模式的成就感到驚嘆。他很快發現,馬米拉瓦保護區的創辦人正是十年前同樣獲得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的荷西・馬斯奧・艾爾斯(José Márcio Ayres)。於是,他決定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協助馬米拉瓦保護區的大型計劃。
Photo Credit
©Rolex/Marc Latzel
安德烈與馬米拉瓦保護區的現任科學主任埃米利亞諾·埃斯特西·拉馬爾霍(Emiliano Esterci Ramalho)合作,在馬米拉瓦保護區內安裝了22部名為「節點」的聲波感應器。這些感應器能夠記錄多種波長的聲音,甚至可以辨識數公里外的聲音並進行錄影。每年,團隊會從森林深處的樹梢取回這些節點,並在定制的河船流動實驗室中對其進行維護和分析。根據感應器收集的數據,可以繪製出關於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的多層「聲音地圖」,這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單一生物聲學數據庫。未來,安德烈和拉馬略希望將「天道計劃」擴展到整個亞馬遜流域。
Photo Credit
©Rolex/Diego Bresani
水是生命之源。水源安全已成為非洲備受關注的重大議題;由勞力士「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合作夥伴兼國家地理探險家史提夫.博伊斯(Steve Boyes)率領的「非洲大脊樑」考察活動正在徹底改變我們對非洲大陸水資源供應的認識。透過揭示許多非洲大河皆發源於安哥拉高地等鮮為人知的巨型水塔,博伊斯力求我們能加深了解並保護這個近五億人保障水源安全的地區。
Photo Credit
©The Wilderness Project/Jesse Manuel
該地區的泥炭地猶如巨大海綿,儲水重量可達乾燥時的 25 倍,即使在比較乾旱的時期亦可確保河流的穩定供水。泥炭地因此成為有效益的水塔:儲存並提供淡水,在旱季維持下游的生命。
Photo Credit
©The Wilderness Project/Jesse Manuel
在最近一次考察中,博伊斯率領 12 人組成的團隊,沿著剛果河主要支流卡賽河進行了為期五週、全程 627 公里漫長而艱鉅的探索之旅,並帶來了非同尋常的研究成果。一項初期發現令人震驚:卡賽河的源頭可能存在誤認。團隊發現,發源於安哥拉高地的文漢戈河(Munhango River)供應的水量幾乎是目前認定源頭的兩倍。這意味著卡賽河的源頭距離尚比西河(Zambezi)的真正源頭可能僅 20 公里,而尚比西河的真正源頭亦位於安哥拉高地水塔。
Photo Credit
©The Wilderness Project/Jesse Manuel
傑出的成就得來不易,博伊斯的考察之旅充滿艱辛。考察隊需要穿過安哥拉── 這個內戰了數十年而變得滿目瘡痍且遍佈地雷的國家,因此在第一段旅程中需使用特製裝甲卡車。
Photo Credit
©The Wilderness Project/Jesse Manuel
儘管探索這樣一條偏遠荒涼的河流面臨著艱鉅挑戰,但同樣帶來了豐厚回報。這裡的動物並不懼怕人類,令考察隊得以密切觀察當地的野生動物。迄今,他們在安哥拉高地發現了 143 種科學新物種。「這裡的河馬和猴子從未見過人,雀鳥也不懼怕人類。正如馬達加斯加或紐西蘭的動物對人類並不畏懼。這真是不可思議。」
Photo Credit
©The Wilderness Project/Jesse Manuel
泥炭地不僅是重要的水塔,亦具有卓越的碳匯能力,可將大量密度極高的碳儲存數千年。博伊斯認為,安哥拉泥炭地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且能夠有效儲存碳與水,因此保護泥炭地對全球至關重要,而了解剛果河及尚比西河這個重要源頭便是保護它的關鍵。「我們的工作很重要,有助政府在水資源運用、城市發展及基礎設施項目方面作出明智決策。」
Photo Credit
©The Wilderness Project/Jesse Manuel
勞力士「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涵蓋的領域日益廣泛,由於參予計畫的探險家、生物學家、保育學家等各界專家努力不懈,帶來豐碩的成果,同時也喚起世人重視保護地球的意識,不同的保護計劃互相支持,互為補充,成就一段跨越數十載的佳話,勉勵人們攜手合作,共築地球美好未來。
Photo Credit
©The Wilderness Project/Jesse Manuel
VIEW OUR STORIES
Cristina Mittermeier
用影像為海洋發聲
圖像是一種語言,震撼的影像能傳遞深遠的情感與力量,凝聚共鳴,甚至推動行動改變世界。全球知名攝影師 Cristina Mittermeier 以震撼人心的海洋攝影作品,提醒人們海洋保護的緊迫性。
勞力士
「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 及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
以科學改變世界
當今社會發展之際,世界上仍隱藏著各種看似難以應付的挑戰。有一群開拓者運用前沿研究與創新科技,孜孜不倦地尋找著健康、污染及廢物處理等全球難題的解決方案,同時培養下一代的科學探索者,傳承保護地球的使命。
Michel André and Steve Boyes
共築地球美好未來
面對地球當前的環境問題,Steve Boyes 穿越「非洲大脊樑」,致力探索贊比西河流域的源頭及其生態系統,對抗氣候變化;Michel André 則利用聲波感應器,繪製出多層「聲音地圖」,保育雨林生物的多樣性。
勞力士與國家地理學會
「保護地球・恒動不息」
亞馬遜探險計劃
成就未來的努力
勞力士與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為了地球的未來,至今已有近合作70年之久。雙方攜手支持先鋒探險家探索地球的偏僻之境,傾力轉變人類對地球與環境保護的認知。
Under The Pole
發掘極地寶藏
地球兩大極地一直蘊藏了多樣重要資源,與人類發展於保育息息相關。極地之下聯合總監傑斯蘭‧巴鐸(Ghislain Bardout)在北冰洋下發現了首個北極水底動物森林,為水底生態系統研究奠下里程碑。
One Ocean Foundation
拯救峽谷珍寶
深海峽谷潛藏充沛的生物多樣性,當中包括稀有鯨類動物;金妮娃・博爾德洛奇深入峽谷,繪製生態系統的地圖,致力從生態危機中保護海中多樣瀕危生物。
Alison Criscitiello
從地下了解未知
地面以下,有太多未知,從地下的岩石與冰層間,竟可窺探歷史與未知的過去;在National Geographic 與 Rolex 探索加拿大最高山峰洛根山(Mount Logan)期間,探險家艾莉森•姬絲蒂愛諾深入冰層,揭開當中神秘面紗。
Rewilding Chile and Rewilding Argentina
生命復甦法
適當生存環境是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智利復野」(Rewilding Chile)及「阿根廷復野」(Rewilding Argentina)組織致力建立周全的生態系統,透過改善智利及阿根廷的退化土地,引入不同野生生物,修復曾具豐富生物多樣性的土地。
Francesco Sauro
危機轉化生機
氣候危機逼在眉睫,慶幸地球上仍有不少科研人員、環境保育專家一直努力不懈,望改善局面,帶來生機。法蘭斯高・紹羅深入南美洲平頂山下尚未開發的洞穴探索冰川融化速度,望與大自然競賽,找出緩和方法。
Steve Boyes
川流不息的生命
河流對不少人而言非常陌生,卻是一蹶大自然及社區的基礎。史提夫・博伊斯率領團隊,穿越「非洲大脊樑」,致力保護以非洲河域為生的民眾與野生動物。
Sylvia Earle
藍色海洋之美
香港人或者從未了解香港水底之美,海底的迷人之處卻是不停受到破壞,而遠處的藍色使命正是為保護這個藍色世界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