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影像為海洋發聲
Speaking for the ocean
圖像是一種語言,震撼的影像能傳遞深遠的情感與力量,凝聚共鳴,甚至推動行動改變世界。全球知名攝影師姬絲汀娜·米達麥亞(Cristina Mittermeier)便深諳此道,她以震撼人心的海洋攝影作品,透過視覺敘事提醒人們:海洋保護不再只是選項,而是刻不容緩的使命。
出生於墨西哥內陸小城庫埃納瓦卡的米達麥亞,年少時遠離海洋,卻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對水下世界產生深厚情感,使她懷抱願景,希望未來的世代也能如她般,親身體會海洋的奇觀與壯麗。
Photo Credit
©Rolex/Anthony Blasko
她以生物學家的專業背景,以及攝影師的敏銳視角,將影像化作守護海洋的利器。她深信:「攝影是一門通用語言,其獨特的力量足以啟迪大眾,鼓勵他們採取行動。」她的作品不僅榮登《國家地理》雜誌,更讓她成為 Instagram 上首位達百萬追蹤的女性攝影師,進一步動員全球觀眾參與海洋倡議。
Photo Credit
©Cristina Mittermeier
身為備受推崇的故事敘述者、勞力士代言人,以及品牌全新廣告《逐冠成就輝煌》(Reach for the Crown)的參與者,米達麥亞展現了勞力士不懈追求的卓越精神,使她亦成為「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在海洋領域的重要合作夥伴。目前全球僅有約 8% 的海洋受到有效保護,隨著超過百個國家與地區承諾在 2030 年前將保護範圍擴展至 30%,米達麥亞所投身的倡議工作,顯得愈發關鍵而迫切。
Photo Credit
©Cristina Mittermeier
早在 2005 年,她便創立「國際保育攝影師聯盟」(International League of Conservation Photographers),致力為專注環境與保育議題的攝影師提供一個專業平台。聯盟集結全球頂尖的影像創作者,透過鏡頭記錄自然之美與生態危機,進一步推動大眾關注環境議題,成為串連視覺藝術與保育行動的重要橋樑。
Photo Credit
©Cristina Mittermeier
她與勞力士秉持同一份信念——為地球保留更多未來的可能。在勞力士「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的支持下,米達麥亞與同為保育攝影師的伴侶保羅·尼克蘭(Paul Nicklen)攜手,展開橫跨五大洲的探險旅程。他們共同創立非牟利組織 SeaLegacy,集結一群電影製作人、攝影師與說故事的人,共同關注海洋保育議題。在超過 45 次考察中,他們記錄了超過 765 種物種、拍攝超過七百萬張照片,揭示了地球水下奇觀背後的脆弱與危機。她坦言:「我職業生涯中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看到我的照片被人們當作信仰象徵,支持他們心中重要的價值與事業。」
Photo Credit
©Cristina Mittermeier
除了透過影像喚醒世人對自然的關注,米達麥亞也致力於世代間的知識傳承與社群賦權。她悉心培育青年保育者,指導海洋倡議人士,並鼓勵當地漁民等基層社群,成為本國保育政策的發聲者。她相信,唯有讓最了解海洋的人參與守護行動,保育才會真正扎根。
Photo Credit
©Cristina Mittermeier
作為具備國際影響力的公共演說家,米達麥亞多次受邀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會議、2022 年里斯本聯合國海洋會議,以及瑞士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發表演說。她總能以溫柔堅定的語調、豐沛的情感與具體行動,感召來自世界各地的領袖與群眾,齊心守護地球藍色的心臟。
Photo Credit
©Cristina Mittermeier
攝影之餘,米達麥亞也是位多產作家,參與編輯與撰寫多達 27 本保育相關書籍。2024 年,她在勞力士的支持下出版個人專著《希望》(Hope),集結她於全球各地拍攝的代表作品與真實故事,呈現人與自然之間的深層連結與希望曙光。正如她所說:「這本書體現了地球的堅韌,以及人類與自然間難以割捨的關係。」
Photo Credit
©Cristina Mittermeie
她凝視海洋的方式,不只是觀看,而是一種守護的承諾。米達麥亞用鏡頭記錄真相,也喚醒人心。在她的故事裡,我們看見了自然的脆弱,也看見了改變的希望。
Photo Credit
©Cristina Mittermeie
VIEW OUR STORIES
Cristina Mittermeier
用影像為海洋發聲
圖像是一種語言,震撼的影像能傳遞深遠的情感與力量,凝聚共鳴,甚至推動行動改變世界。全球知名攝影師 Cristina Mittermeier 以震撼人心的海洋攝影作品,提醒人們海洋保護的緊迫性。
勞力士
「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 及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
以科學改變世界
當今社會發展之際,世界上仍隱藏著各種看似難以應付的挑戰。有一群開拓者運用前沿研究與創新科技,孜孜不倦地尋找著健康、污染及廢物處理等全球難題的解決方案,同時培養下一代的科學探索者,傳承保護地球的使命。
Michel André and Steve Boyes
共築地球美好未來
面對地球當前的環境問題,Steve Boyes 穿越「非洲大脊樑」,致力探索贊比西河流域的源頭及其生態系統,對抗氣候變化;Michel André 則利用聲波感應器,繪製出多層「聲音地圖」,保育雨林生物的多樣性。
勞力士與國家地理學會
「保護地球・恒動不息」
亞馬遜探險計劃
成就未來的努力
勞力士與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為了地球的未來,至今已有近合作70年之久。雙方攜手支持先鋒探險家探索地球的偏僻之境,傾力轉變人類對地球與環境保護的認知。
Under The Pole
發掘極地寶藏
地球兩大極地一直蘊藏了多樣重要資源,與人類發展於保育息息相關。極地之下聯合總監傑斯蘭‧巴鐸(Ghislain Bardout)在北冰洋下發現了首個北極水底動物森林,為水底生態系統研究奠下里程碑。
One Ocean Foundation
拯救峽谷珍寶
深海峽谷潛藏充沛的生物多樣性,當中包括稀有鯨類動物;金妮娃・博爾德洛奇深入峽谷,繪製生態系統的地圖,致力從生態危機中保護海中多樣瀕危生物。
Alison Criscitiello
從地下了解未知
地面以下,有太多未知,從地下的岩石與冰層間,竟可窺探歷史與未知的過去;在National Geographic 與 Rolex 探索加拿大最高山峰洛根山(Mount Logan)期間,探險家艾莉森•姬絲蒂愛諾深入冰層,揭開當中神秘面紗。
Rewilding Chile and Rewilding Argentina
生命復甦法
適當生存環境是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智利復野」(Rewilding Chile)及「阿根廷復野」(Rewilding Argentina)組織致力建立周全的生態系統,透過改善智利及阿根廷的退化土地,引入不同野生生物,修復曾具豐富生物多樣性的土地。
Francesco Sauro
危機轉化生機
氣候危機逼在眉睫,慶幸地球上仍有不少科研人員、環境保育專家一直努力不懈,望改善局面,帶來生機。法蘭斯高・紹羅深入南美洲平頂山下尚未開發的洞穴探索冰川融化速度,望與大自然競賽,找出緩和方法。
Steve Boyes
川流不息的生命
河流對不少人而言非常陌生,卻是一蹶大自然及社區的基礎。史提夫・博伊斯率領團隊,穿越「非洲大脊樑」,致力保護以非洲河域為生的民眾與野生動物。
Sylvia Earle
藍色海洋之美
香港人或者從未了解香港水底之美,海底的迷人之處卻是不停受到破壞,而遠處的藍色使命正是為保護這個藍色世界而努力......